春耕即將開始,前期一直觀望的東北市場需求集中釋放,使得尿素、氯化鉀價格出現較明顯上漲。氯化鉀漲了,硫酸鉀呢?唉,還是平靜如一潭死水。暫時看來,硫酸鉀行情尚難有好轉。
看看上面硫酸鉀價格的走勢以及曼海姆行業開工率的變化,只能說硫酸鉀市場仍處在“水深火熱”之中。“水深”主要指來自成本方面的壓力,“火熱”則是來自同行競爭間的壓力。
按照當前氯化鉀、硫酸、天然氣及副產鹽酸等價格計算,曼海姆硫酸鉀廠家的完全成本在2000-2600元(噸價,下同)不等,絕大多數應該在2300-2400元附近,而中國
化肥網數據顯示,3月下旬曼海姆50%粉狀硫酸鉀的主流出廠報價基本也已落到了2300-2400元,而且因為銷售困難,實際成交時還可能有50-100元的優惠空間。如此情況下,北方港口62%白鉀的價格卻出現了一點點上漲,這無疑會進一步加重部分硫酸鉀企業的負擔。
那么可能有人會問,硫酸鉀可以向下游傳導成本壓力啊,不是應該水漲船高的嗎?道理是這樣,但實際的情況是對于當下的硫酸鉀市場來說實現水漲船高很難,除了需求同往年相比有些疲軟外,行業之間的競爭也是重要原因。阿杜梳理了一下國內產能情況,發現硫酸鉀總產能已經超過了600萬噸,已同一銨、二銨類似,出現了近乎100%過剩的局面。這主要是由于2015年曼海姆產能的瘋狂擴張和資源型硫酸鉀的產量大增導致的。今年以來,青海一些資源型硫酸鉀企業選擇先生產氯化鉀而不是硫酸鉀,還有上面表格中曼海姆行業開工率逐漸降至50%左右,尤其是最直觀的價格跌破成本,這些都說明了競爭的激烈程度。
氯化鉀降與漲,對于廣大的硫酸鉀企業來說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,而硫酸鉀市場已注定要經受一場“洗禮”,只能說有著成本優勢的企業存活的幾率更大一些,除此之外,對銷售渠道的開拓、產品質量的升級等要素,企業也該認真考慮。總而言之,硫酸鉀是絕對優質的肥料,行業的前景也十分光明,想要一直分得一杯羹,企業們要多多努力了!(阿杜)